当前位置:首页设计文章想让AI帮你做好自媒体?我总结了3个写作公式!

想让AI帮你做好自媒体?我总结了3个写作公式!

最近我总在深夜里反复琢磨一个问题:那些藏在心底的热爱,真的能变成支撑生活的底气吗?小时候总幻想,有没有一条路既能让自己满心欢喜,又能赚得盆满钵满。长大后学了设计专业,进了大厂做 AIGC 设计师,后来又自己研究 AI 产品经理,一路看起来顺风顺水。可每当做着枯燥无意义的工作,拖着沉重的脚步推开家门,内心总有个声音在低语:“你成了别人眼中的‘大厂设计师’,却离真正喜欢的自己越来越远。”直到突然醒悟决定深耕个人 IP,把 AI 变成表达的“脚手架”,我才恍然大悟:阻碍热爱变现的,从不是热爱太缥缈,而是我们缺了让它落地的工具和系统。

一、热爱与现实的鸿沟,从不是天赋说了算

去年尝试过一段时间做自媒体,我曾陷入“输出枯竭”的困境。当时定了“每周 3 篇干货文”的目标,写到第 6 周就卡壳了——案例翻来覆去用,观点绕不出老圈子,甚至开始怀疑:“是不是我根本不适合做内容?”

后来才发现,这不是“热爱不够”,而是人脑的“内容提取效率”太低。我们脑中的经历、感悟像散落的珠子,想串成项链时,总找不到那根线。

转机出现在用 AI 整理“个人知识库”时。我把最近的工作笔记、朋友圈的碎碎念思考、甚至和朋友聊天的录音都导入系统,让它帮我梳理:哪些话题我反复提到?我的表达里藏着怎样的口头禅?哪些情绪我总在回避?

有天 AI 突然提醒:“你在 3 次分享里都提到‘职场中被否定的瞬间’,但都没展开,这或许是读者的共鸣点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惊醒:原来不是我没东西可写,而是我没能力把深埋的“热爱素材”挖出来。

AI 的价值,正在于把模糊的热爱变得清晰——它像个耐心的矿工,帮你从人生经历的“矿山”里,提炼出能被看见、被传播的“金矿”。

二、AI 从不是替代者,而是让“独特性”被放大的镜子

很多人用 AI 时总在纠结:“会不会写得像机器?”但真正的问题不是“AI 像不像人”,而是“能不能让 AI 成为‘更懂你的自己’”。

我现在核心研究的内容,是帮我自己打造“个人表达智能体”。有位网友私信我说“我知道很多道理,但写出来就干巴巴”。我们没急着让 AI“替她写”,而是先做了一件事:

让她回忆 10 个“被家长打动的瞬间”,记录 3 句“自己最认同的教育理念”,甚至整理她说话时的口头禅——比如她总说“你看,孩子其实比我们懂”。然后让AI在生成内容时,刻意保留这种“接地气的温柔”。

当她第一次看到智能体写出的文章时,突然感慨到:“这就是我想说的话啊,甚至比我自己说的更清楚。”

这才是 AI 的真正机会:它不是复制你的文字,而是复制你的“表达灵魂”。就像一面精准的镜子,帮你把那些“说不出口的热爱”,变成能被看见、被信任的表达。

三、AI 的终极意义,是让表达这件事“可持续”

做内容的人都懂一个痛点:“热情像潮水,来了又退”。前阵子有个现实中的朋友说:“我试过日更,但坚持 20 天就累垮了,感觉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完了。”

这不是“不够热爱”,而是“表达系统太脆弱”。就像你想建房子,只有砖头(热爱),却没有脚手架(系统),自然撑不起来。

AI 的作用,就是搭起这副“脚手架”。我现在的写作流程里,AI 不是“写手”,而是“助理”:
我列个主题,它帮我调出过去相关的思考(比如“职场沟通”,它会翻出我很久之前写的《会议发言 3 个技巧》);我写完初稿,它会提醒:“你以前写这类文章时,结尾总加个‘小故事’,这次要不要试试?”;甚至它会帮我拆内容:“这篇干货可以拆成 3 条小红书,第 2 段适合做短视频脚本。”

原本需要 3 小时的写作,现在 1 小时就能完成,而且保留了“我的味道”。更重要的是,我不再害怕“写完就空”——因为AI帮我把零散的表达变成了“可循环的水库”,今天的输出会成为明天的素材,热爱终于能像滚雪球一样,越滚越大。

想让AI帮你做好自媒体?我总结了3个写作公式!

四、让热爱落地的 3 个“AI 表达公式”

如果你也想让热爱“被看见、能变现”,不妨试试这 3 步,把 AI 变成你的“表达合伙人”:

第一步:建一个“热爱素材库”

  1. 写下 5 个“提到就眼睛发光的话题”(比如“职场反内卷”“亲子沟通”);
  2. 记录 3 个“别人夸你‘说得真好’的瞬间”(哪怕只是朋友的一句“你这话点醒我了”);
  3. 拍 10 段“自言自语”的视频:说说你对热爱的理解,哪怕颠三倒四也没关系。

这些素材不用完美,重点是“真实”——它们是AI理解你的“原始数据”。

第二步:给表达搭个“脚手架”

不用追求“文笔好”,先固定一个简单的表达结构。比如我常用的“3 步模板”:

  1. 开头:一个自己的小故事(“上周有个学员问我……”);
  2. 中间:提炼 1 个核心观点(“其实问题不在……而在……”);
  3. 结尾:留一个小互动(“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?”)

把这个结构告诉 AI,让它在生成内容时“照葫芦画瓢”,慢慢就会形成你的“表达节奏”。

第三步:让 AI 当你的“表达教练”

每天花 10 分钟和你的智能体“对话”:

  1. 告诉它今天的思考(“我今天想到‘年轻人该不该躺平’,你帮我列 3 个角度”);
  2. 让它帮你找漏洞(“这篇文章有没有没说清楚的地方?”);
  3. 甚至让它“催更”:“根据我的素材库,这周可以写一篇关于‘职场新人避坑’的文。”

写在最后:热爱从不是奢侈品,而是需要被“经营”的种子

我们总以为“热爱变现”是件需要“天赋+运气”的事,但 AI 正在悄悄改变这个逻辑:它让普通人也能拥有“把热爱变成事业”的能力——只要你愿意给它搭个架子,让它慢慢生长。

就像那位家庭教育老师,现在靠着“AI+人工”的表达模式,不仅实现了“每周 3 篇原创”,还通过内容吸引了 500 位付费学员。她说:“原来不是我不行,是我以前没找到让热爱落地的工具。”

所以,别再问“热爱能不能当饭吃”了。不如问问自己:“我有没有给热爱找一个能生长的土壤?”

当 AI 成为表达的“脚手架”,当零散的热爱被系统整合,你会发现:那些曾以为“只能藏在心底”的喜欢,真的能长成支撑你生活的“参天大树”

温馨提示:

文章标题:想让AI帮你做好自媒体?我总结了3个写作公式!
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miyaui.com/24952.html

更新时间:2025年07月14日

免责声明:资源素材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与交流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。
设计文章

设计师最该偷懒的环节找到了!劝你别死磕交互文档的4个原因

2025-7-9 14:06:12

平面图形

人物万圣节弗兰肯斯坦 3D 插图 (PNG)

2025-4-23 22:08:05

版权声明

   站内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网络资源分享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 联系我们 一经核实,立即删除。并对发布账号进行永久封禁处理。在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同时,保证优秀的服务质量。


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

✅ 你有新的私信

👉 请务必要查看您的私信哟~